安徽省企业管理培训协会,增强企业管理质量、提升安徽培训师品牌价值,为安徽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观
来源:   作者:

一、如何正确认识人才问题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命题。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做好人才工作,落实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当代世界和我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   
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人才资源是唯一可反复开发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等新型人才资源观念,倡导和坚持“以人为本”、“人人都能成才”的新理念,确立以能力为重点、以业绩为导向、以发展为核心的科学人才观。要充分认识人才资源是发展社会的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认识人才资源开发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方面的巨大作用,要树立起“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生产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的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要树立起“选人和用人失误是过错,埋没和耽误人才也是过错”的观念,爱惜人才,及时起用人才;要树立起“注重业绩,竞争择优”的观念,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当前社会人才观念相对滞后,主要存在以下误区:人才高消费现象突出。很多用人单位倾向于用教育水平或技能水平相对较高的人来从事那些只需要教育水平或技能水平较低的人就能胜任的工作。人才高消费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重眼前轻未来。社会存在在对待人才问题时主要以短期性的权宜性的计划为主的现象,而对战略性长期性的计划重视不够。重物质轻精神。社会没有充分认识到精神对人才的激励作用,错误地认为提高了物质待遇,就可以引到好人才。这不仅增加了人才使用成本,而且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重视人才引进,轻视培养与开发。许多企业不惜重金大力引进人才,但忽略了在使用中培养和开发人才,缺乏长远的人才整体发展及规划方案;人才引进后对如何用好人才,如何稳定人才队伍缺乏良策,导致人才重新流失,使引进的人才得而复失。重外才轻内才。由于认识误区的原因,社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厚外薄内的错误倾向,对外部的人才不惜花大量血本,而对社会内部的人员发展的合理的要求却不以为然,引起现有人才的心理失衡。

二、如何培养我国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在新世纪新阶段,必须要充分认清科学发展观在人才培养问题上的重大现实意义,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紧密联系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特点,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多管齐下,多方努力,解决好这一重大问题。
       1.从“唯学历、资历”向“唯能力”转变,引导社会改变人才观念。
      十六大报告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赋予人才以新的时代内涵,并进一步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样,人才已不只是简单地与学历或职称挂钩,人才已成为“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的概念。因此,要用好人才,抓好人才工作,就必须转变人才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变“唯学历、资历”为“唯能力”,按照知识、能力的大小及其对社会的贡献程度来评价各类人才的价值和作用,坚决破除一切妨碍、束缚人才发展的制约因素,激发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年来由于受金榜提名、荣归故里等思想的影响,加之近年来由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升级、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等原因,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数量大量减少,一些企业在用工上追求高学历,使人们一想到人才就是高考状元、名牌大学毕业生、硕士和博士等等,实际上社会不仅需要这些高学历者,更需要大量能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技术工人、能为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职业技术人员。人才就是社会急需的人员,不一定非是高学历者。
        2.调整教育产业结构,促进教育投资,重视人才的培养投入。
教育具有公共属性和公益性。这一属性决定了教育产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产品。我国教育的发展长期受到投资不足的严重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变了我国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需求结构,相应对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的变革具有深刻的影响。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促进高等教育投资是解决我国政府当前对高等教育投资不足和人才资源缺乏的有效途径。要通过“人才产品”的输出、科技成果的开发、适度产权的转让以及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进入市场,从而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机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识到教育投资是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现代社会存在着对人才不切实际的期望,存在“立竿见影”的短视做法,既不能真正发现人才,也不能给人才太多的发展空间。真正的科学人才观要善于用人,善于发挥优秀人才的潜力,真正做到无为而治,做到择其所长,避其所短,量才而用。在某些组织里,人才看不到成长的空间,在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往往就跳槽了,更有甚者会带走组织资源。这更强化了“人才不可用”、“绝不能让他们学到基本工作技能以外的任何东西”等错误观念。如此恶性循环,影响最大的,其实还是自身的长远发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训是人才更大发展的跳板。通过培训,可以提高人才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能力,为承担更重要的责任、更富挑战性的工作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岗位创造条件,达到个人和社会双重目标得以实现的“双赢”效果。
        3.用公平的社会机制激励人,创造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
        美国哈佛大学的管理学教授詹姆斯说过: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不过20%~30%;如果施以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因此,建立一个多维高效的社会回报体系是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在社会回报过程中,要坚持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运用社会财富、个人收入等物质激励手段,通过满足物质需要来调动社会成员积极性;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精神回报的作用,全面满足社会成员的尊重、发展、成就等方面的精神需求,形成更为强大、持久的激励力。
        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打造人才发挥才能平台,改善工作条件,提供更多的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人才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工作进步的需求,使他们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提升产业结构层次,重视发展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发挥才智的载体,以高层次的经济环境吸引人才。为各类人才搭建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以知识、技术、成果、专利、管理等要素服务社会;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创办更多的科研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技术中心、软件园等,努力形成人才集聚优势;定期发布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技术目录,逐步形成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科技中介为主体的科技服务体系。

发布时间:2024-03-19  阅读:37次

保存图片,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